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环境学院第十期“筑梦环境•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顺利举行

时间:2025-02-19 22:46:48  作者:  点击:

2025218日,我院第十期“筑梦环境·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环境学院二楼E202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了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日本九州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赵飞和北京理工大学马兴龙副教授做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沙龙由何欢院长主持,30余名师生参加。

赵飞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零碳园区及碳计量技术研究”,深入探讨了零碳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报告介绍了绿色金融在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碳计量设备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强调了构建完整计量方案体系的重要性。此外,报告还聚焦于数字碳计量系统的开发,提出了基于数字可信技术的碳管控平台,展示了碳大模型、碳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成果,为零碳建筑、零碳园区、零碳城市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技术创新与应用层面,赵飞研究员分享了碳咨询与服务、低碳改造等系列产品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采集应用治理”的模式。报告还特别介绍了个性化AI办学模型的开发以及双碳AI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碳减排的高效实施。

马兴龙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聚光太阳能热电复合利用技术研究”,深入剖析了太阳能聚光技术的前沿进展及其在热电复合利用领域的创新应用。光热利用比光伏利用展现出更高的效率潜力,尤其在中温(100-400℃)聚光技术领域,其应用前景广阔。报告聚焦于多种高效太阳能聚光技术及其系统集成,以及光热海水蒸发技术,从结构优化理论入手,提出了光-热最佳耦合方案和柔性变焦理论。此外,马兴龙副教授还探讨了水体辐射与水下环境中太阳能利用的创新技术,并介绍了PV-T-X多元利用系统技术,展示了光伏--水联产系统的高效集成模式。通过对能量平衡与能量收益的深入分析,展望了这些技术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报告结束后,我院老师就大模型来源、算法和参数调配、高校科研与企业诉求、定制天气等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提问和交流。


最后,何欢院长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鼓励我院教师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本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赵飞,工学博士/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级人才,日本九州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现任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碳计量中心(江苏省)筹备组副组长。长期从事碳计算和节碳技术研究,专业为能源工学。主要研究创能、用能、蓄能、能源转化中的低碳零碳化材料、技术、产品、控制与系统跨学科体系。研究领域包括精准碳计量,碳排放管控平台,前馈式最优化控制,太阳能光热、跨季节储能、氢能燃料电池利用,零碳园区实证技术等。

 马兴龙,副教授,博导,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长期从事太阳能资源优化利用技术研究,侧重新型太阳能聚光技术、太阳能CPV-T技术、太阳能辅助建筑节能及BIPV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太阳能中温蒸汽、跨季储热、光伏冷箱与低碳冷链运输等领域。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发表含Nature子刊等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曾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创新奖”,“工信部创新创业二等奖”等奖励。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南京市文苑路1号 邮编:210023 School of Environmen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o.1, Wenyuan Road, Nanjing, China, 210023 

联系电话:(025)85891455;传真:(025)85891455;Email:envi@njnu.edu.cn